




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。作为山东能源“陇电入鲁”配套白银新能源基地平川宝积和水泉两个项目的负责人,他以敢于攻坚、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,带领团队在手续办理与项目建设的战场上递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。从荒芜的山岭到光伏板鳞次栉比,从繁复的审批流程到顺利取得批复,他用智慧与汗水展现了新时代能源建设者的风采。他就是山东能源集团先进个人、西北新能源平川项目部负责人——李文年。


光伏项目从立项到并网,涉及选址、土地、环评、电网接入等数十项审批流程。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都会影响整体进度。面对这些难题,李文年始终坚信“办法总比困难多”,带领团队逐一攻克。
疫情期间封城期间,他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,确保现场施工不停工,在12天内完成了靖远北滩风电项目3座测风塔的设立与安装工作,并顺利接收测风数据。在进行平川宝积项目限制性因素排查及社稳备案工作时,他发现宝积项目场址占用“三线一单”优先保护单元,场址面临颠覆,无法重新选址。通过半年时间穿梭于省、市、区环保部门,协调沟通并组织专家评估,最终取得环保部门的批复文件,确保项目选址顺利落地。
在多次现场踏勘后选定水泉(现有)场址,利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限制性因素核查、社稳工作,并取得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意见书。随后,他辗转于各政府部门,多次前往自然资源局、乡政府及村委会等多个地方部门进行沟通协调,解决了建设用地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,比预期提前2个月完成不动产审批工作。这使得水泉项目成为山东能源“陇电入鲁”配套白银新能源基地中首个取得该项手续的项目,为后续项目建设的合法合规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“质量是生命,没有商量的余地”


手续办理只是第一步,真正的考验在于建设阶段。面对恶劣天气、设备供应延迟、技术难题等重重挑战,李文年始终冲锋在前,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。
在项目建设高峰期,他坚持每日带队巡查,对光伏桩基础、支架、电气设备进行严格检查,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“漏网之鱼”。对于进场材料与电气设备,他更是安排专人负责,要求每一次材料与设备进场时,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必须到场,认真检查,严把“质量关”。
在一次巡检中,他发现某批次支架质量不达标,当即要求退场。供应商以工期紧张为由请求通融,但他坚决拒绝:“质量是生命,没有商量的余地。今天放过一个小问题,明天就可能酿成大事故!”最终,问题支架全部更换。
“跑起来,一切努力都值得”


在升压站设备试验与调试的关键阶段,他一旦完成手头的工作便立即前往升压站现场。作为一名拥有数十年光伏领域从业经验的资深技术人员,他深知电气设备对场站运营的至关重要性。为确保试验的万无一失,他连续多个夜晚驻守在现场,即使试验延续至深夜十点,他仍坚守岗位,全程严密监督,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为设备调试的顺利完成提供坚实保障,以实际行动彰显对专业的极致追求。
当然,作为项目负责人,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类事项均需他协调解决。面对山地光伏项目复杂多变的地形条件,宝积项目的建设难度远超常规项目。为优化光伏阵列布置方案,他每日带领设计与施工团队翻山越岭,在崎岖地貌中辗转多个山头,实地勘察寻找更利于施工的地块。从图纸技术审查、迁坟协调到对侧变电站接入、工程质量监督等繁杂事务,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问题需要他拍板决策、制定方案,常常可见他深夜仍独自伏案处理事务。“跑起来,干起来,一切努力都值得,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!”李文年经常这样勉励大家。
在项目建设的每个关键节点,他都以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肩负起统筹全局的重任,用实干精神逐一破解山地光伏建设中的诸多难题。



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光伏板上,李文年站在项目现场,凝视着这片曾荒芜的山地如今焕发出的盎然生机,心中洋溢着无尽的欣慰。在这条布满挑战的新能源征途上,他正以光为笔,在辽阔的大地上描绘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绿色诗篇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