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盛鲁电厂三个季度参与深调电量已高达7410万千瓦时,位列西北电网直调电厂省间调峰市场收益年度第二位,又因高参数大容量特点,该电厂机组调峰区间大,调峰深度幅度深,负荷稳定性好,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,为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及“双碳”做出了积极贡献,得到了西北电网的高度赞扬。
在盛鲁电厂第一个运行整年,深度调峰取得了不菲的成绩,但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,在电厂投产运行、“双碳”被提上日程后,盛鲁电厂便下大力气开展深度调峰试验。他们攻坚克难,克服深度调峰的重重困难,实现在不进行设备改造投入的情况下,最低深调至22.3%额定容量,达到当时百万机组深度调峰国内领先水平,并于同年4月开始参与西北电网五省区调峰辅助市场。
火电机组的深度调峰,很大程度上解决电网每天出现的峰谷差问题,及消纳新能源电力引起电网波动的平抑问题,最大程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。自2020年11月盛鲁电厂实现高标准“双投”,并实现全面驾驭百万级超超临界机组安全运行后,2021年3月盛鲁电厂便大胆提出推行深度调峰试验。
万事开头难,摆在盛鲁人面前的不仅仅是机组本身给水量低、水循环动力不足、磨煤机火检不稳等诸多问题,更大的问题在于,深度调峰对于盛鲁电厂技术上来说更是一片空白,能源集团首台百万机组,“蒙电入鲁”通道上第一个投产的机组,无参照样本,电厂生产人员参与百万机组深度调峰工作的更是不足1%,怎么调峰?参数基础控制点在哪里?
盛鲁电厂副总经理、安全总监柳洪涛说:“深度调峰是技术更是艺术,考验的绝不仅仅是设备管理水平的硬功夫,还有人员综合素质的软实力。在电力系统,深度调峰也经常被形容成“在钢丝上跳舞”,但这样的技术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团队的综合实力,更是为电网提供稳定的电源,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,深度调峰势在必行!”
没有迟疑,盛鲁电厂大胆的向“第一步”迈出,他们组建攻坚团队,成立了深度调峰工作小组,抽调技术过硬、综合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开始了调峰试验。先从内部着手,发电运行部、检修维护部、生产技术部三大核心部门通力合作,专业人员对磨煤机振动、脱硝入口烟气温度低、协调控制失调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,24小时观测、记录,专题研究、专项攻克。
在此基础上,他们还利用机组运行大数据分析预测深度调峰运行参数。发电运行部部长王涛介绍:“为确保预测参数的准确性,各专业深度配合,全面掌握机组运行整体概况,预测各种可能性和多种后备方案,不仅工作量大,更需要每一个人精益求精,有时候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一个参数,必须要反复论证。”他们还向行业内的先进标杆企业学习,广泛搜集材料资源,研究确定每一个细节,确保机组深度调峰的可操作性和强保障性。
就是在这样的不懈努力下,盛鲁电厂用最短的时间不仅解决机组内部问题,还顺利完成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试验,深调下的脱硝喷氨优化、磨煤机组合方式优化、磨煤机加载力曲线优化、低负荷燃烧调整、CCS协调控制优化,FSSS逻辑优化、DEH控制优化、发电机进相、一次调频试验等工作,深度调峰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。
有了“先前经验”,盛鲁电厂未休息片刻,他们以“峰尖顶得上,低谷压得下”为目标,致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,技术管理最优化。他们将“枪炮”瞄向技术“堡垒”,将所有的“经验”参数值编辑成册,还一一罗列各专业攻关难点,推行“清单化”管理,围绕环保调控、设备安全、锅炉燃稳等难点,集中力量逐项攻克,编制机组深度调峰技术手册,划出3大项、10小项、42个参数的“重点”。同时,全面、细致做好深度调峰事故预案,为机组安全运行装上“双保险”,确保调峰“万无一失”。
“西北区域省间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已有电量出清,预计11时25分两台机组进入深度调峰,目标负荷35万千瓦,调峰时长大约5个小时,速率按照1.5万千瓦时/分钟降负荷,提前进行参数调整!”如今,这是盛鲁电厂集控室内的工作日常,该电厂的五个值90%以上的监盘人员已经全面掌握调峰控制技术,深度调峰实力更是迈向更高的巅峰。
盛鲁电厂总经理王亚仑说:“深度调峰工作帮助电网消纳新能源,提高绿电比例,电厂取得调峰收益,能够部分减少高煤价对电厂经营情况的影响。下一步盛鲁电厂将下大力气研究深度调峰期间的经济性问题,攻坚克难努力降低供电煤耗,提高安全经济运行的驾驭能力,助力国家‘碳达峰’‘碳中和’目标的实现。”
作为百万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排头兵,盛鲁电厂积极践行绿色低碳,推动转型发展,为“蒙电入鲁”续写新辉煌,提供新动能。